近年来,花都区针对农村地区普遍存在金融机构网点减少、覆盖率下降、服务缺位等情况,以及村民对金融服务“一难、二怕、三不懂”,信息、信用、信心不对称等问题,率先在全市开展金融村官试点。2023年,选派了10名“金融村官”入驻6镇10村;2024年,进一步深化改革、扩大试点范围,新增18名“金融村官”,累计覆盖6镇4街91条村;2025年,新增6名“金融村官”,累计派驻34名“金融村官”新巧牛,率先全面覆盖花都区188个行政村,“金融村官”数量和覆盖行政村数量位居全市第一。吸引资本、技术、人才等要素向镇村流动,用金融活水浇灌乡村振兴,蹚出产业振兴新路子,实现金融服务和产业振兴同频共振,全力以赴落实“百千万工程”。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,花都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7.22亿元,同比增速5.9%亿元,花都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4.66亿元,占GDP比重达6.6%。
以机制改革促发展
确保金融服务精准直达
印发《花都区“金融村官”综合试点工作方案》,明确分管区领导担任“金融村官”试点工作专班组长,专班成员单位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,区镇村三级联动,按照“每周一走访、每月一活动、每季度一总结”调度推动金融村官走出去、沉下去、融进去。金融村官作为村委一员,在试点村充当“参谋员、服务员、 宣传员”角色,走进田间地头,了解农户生产经营情况,提供金融服务;深入生产车间,为企业把脉问诊,提供金融咨询、信用 评估、贷款支持等;参与基层社会治理,宣讲金融知识,架起金 融机构与群众的桥梁纽带。
一是送“点子”进村入户。金融村官围绕农业产业强龙头、补链条、兴业态、树品牌出谋划策,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协调资金、牵线搭桥,推动“一村一品”特色产业发展提质增效。如塱头村金融村官组织村委研讨围绕“春阳台”,打造一条集休闲旅游、民俗文化、土特产于一体的古村落艺术街区,摸排村民意愿、对接金融机构,为街区升级改造提供专属信 贷支持。
二是送“服务”进村入户。组织银行深入村居一线铺设金融服务点、投放智能服务终端,将柜面服务延伸至村社,延长 服务半径,实现金融服务上门办、马上办,打通金融惠民助农“最后一公里”,如建设银行花都分行在全区163条村开通“裕农通”智慧终端服务。
三是送“知识”进村入户。“金融村官”组织开展金融服务咨询、反假货币、防范电信诈骗、非法集资风险等宣传教育136余场,走近村民,普及基础金融知识、提示金融风险,引导村民学金融、懂金融、信金融、用金融。
以产业升级促发展新巧牛
金融赋能扩大产业竞争力
一是扶持特色产业新升级。围绕花都蓝莓、花都彩虹鲷等特色产业,金融村官积极引入金融活水,推动“小户、散户”向“大户、龙头、规模化”升级。2024年以来,为蓝莓、盆景、渔业、乡村文旅、皮革皮具特色产业共计投放贷款额度超23亿元。农发行花都分行等银行为蓝莓相关企业授信近6亿元,助力打造 7000 亩“花都蓝莓”特色产业,推动建立集种植、研发、研学、精深加工为一体的蓝莓全产业链。花都稠州村镇银行及时向鳗鱼企业放款,支持延伸产业链,打造1400亩集养殖、观赏、培训、加工于一体的鳗鱼产业综合示范园区。
二是培育“文旅”产业新亮点。金融村官以洪拳文化、蚕桑文化为核心,以无花果、盆景为媒,吸引恒健基金、花卉之都公司等企业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,塱头春阳台、竹洞黄花风铃木等火速出圈,“花漾年华”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成为热门打卡地,带动乡村旅游、休闲采摘、民宿农家乐、尾箱集市等农村经济新业态,推动“美丽资源”转化为“美丽经济”。马岭村金融村官快速为村民办理收款聚合码,解决村民乡村特色旅游项目资金结算归集问题。广州农商行花都分行为民宿、露营地等配套“民宿贷”,支持村民将闲置空房改造成民宿,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。
三是抢占万亿级新赛道。围绕光伏、储能、氢能三个万亿级产业新赛道和谋划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“绿能谷”,金融村官和银行机构主动靠前服务,贴身跟进大产业、大企业、大项目,开展乡村振兴建设贷,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贷款等,及时为土地平整、厂房建设、设备购置等提供资金融通和结算服务。截至2025年5月末,区内六家绿色分行新增企业贷款投放198.20亿元,新增投放5060户。
以产品创新促发展
金融供给适配产业发展需要
一是定制特色化金融产品。立足该区“蔬果、水产、花卉” 特色产业布局,农业银行花都分行推出“盆景贷”“家鱼贷”,累计投放超1.1亿元。区内银行现共有50多款乡村振兴信贷产品,截至5月末全区涉农贷款余额超147.06亿元,同比增长超14.5%,有效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要。
二是满足个性化金融需求。结合产业差异化的金融需求,广州农商行花都分行创新推出“金米小微贷”,期限最长5年,满足农户长期一次性资金投资需求,目前累计投放贷款35亿元,共覆盖全区148个行政村。花都稠州村镇银行个性化为莲塘村养殖户核准贷款额度,“先授后用”,单户最高100万元,支持随借随还、等额本息等多种还款方式,最大限度满足短期大额资金周转需要。针对村镇工业园区经营企业融资需求创新推出“村企e贷”,截至目前累计为76家企业投放贷款超2.94亿元,覆盖田美村、岐山村等10多条村。
三是强化农业保险保障。除推动传统农业保险扩面、提标、增品外,近年来陆续落地蔬菜气象指数保险等创新农业保险,涉农保险业务发展走在全市前列,不断织密“三农”保障网,为农民撑起“保护伞”。
以治理优化促发展
金融配套推动乡村善治
一是强化党建引领。市委金融办、区商务局、金融机构与镇村多方开展党建结对共建,金融村官扎根镇村,紧紧围绕区级、镇级城镇建设工作,及时为村社村企村民匹配金融服务,激发镇村发展新活力。
二是推进数字治理。金融村官和金融机构主动融入数字乡村建设,为基层数字化治理贡献金融视角与方案,结合区情搭建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平台并进行统一管理,解决纸质版记录资源数据容易丢失、记录不全,保管不当、监管困难等问题,及时发现、调配并盘活闲置资源资产,有效带动乡村经济发展。工商银行为村委搭建“数字乡村”综合服务平台,将村务、党务、政务及延伸的金融服务集中统一管理,有效提高农村党务、村务公开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、公开化、规范化水平。
三是完善信用建设。金融村官走村入户,收集农户信用基础信息,推动搭建农村信用体系。通过农户基础信息电子化采集、储存和管理,村委“背靠背”开展评价等,形成全区涉农主体信用信息专题数据库,为金融机构在风险控制、产品创新、市场拓展等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撑。在此基础上,花都稠州村镇银行创新开展整村授信,目前已覆盖全区147条村,授信余额6.47亿元,贷款余额1.42亿元,帮助村民把握“百千万工程”发展机遇,形成金融支持产业兴旺新路子。
下一步,花都区将在市委金融办、市农业农村局指导下,以金融产品创新和政策突破为重点,会同各单位深化“金融村官”试点工作,以“金融村官”试点为牵引,切实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,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,为“百千万工程”贡献金融力量。
来源:广州花都发布新巧牛
天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